工商管理
001、准备
001、全部科目
002、科目题型及分值
00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1、马原重点
001、背诵
002、马原思维导图
003、马原思维导图-目录
004、马原思维导图-章节记忆
005、马原思维导图-绪论记忆
006、马原思维导图-第一章记忆
007、-第二章记忆
008、马原思维导图-第三章记忆
009、第四章记忆
010、第五章记忆
011、马原思维导图-第六章记忆
012、马原思维导图-第七章记忆
003、关键记忆
001、模糊记忆
003、归纳
004、考试练习
001、模拟训练
002、模拟训练
003、选择题训练-1
004、选择题训练-2
005、选择他训练-3
006、选择题训练-4
007
08
09、模拟练习
10、模拟
11、选择题练习
12、选择题练习
013、简答题,无答案
014、简答题练习
005、错题本
003、企业经营战略
001、企业经营战略
001、目录
004、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5、企业咨询管理
企业咨询管理
006、质量管理
001、目录
002、第一、二章
007、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
0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9、英语二
010、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11、线性代数(经管类)
高等数学
012、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13、管理学原理
014、金融理论与实务
015、财务管理学
本文档使用 MrDoc 发布
-
+
首页
010、第五章记忆
```mindmap #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 第一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 01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 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 - 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自由竞争阶段到垄断阶段 (分界线: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 垄断资本主义基本经济特征 - 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 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 - 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重要地位; - 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 垄断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 - 垄断的形成 - 垄断产生的物质条件和基础:生产力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 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会自然而然走向垄断 - 垄断组织的形成和发展 - 20 世纪上半期的主要垄断形式: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 - 卡特尔:通过生产或经营同类产品的一些大型垄断企业之间较稳定的垄断协议形成的、在生产或流 动的某个或某些环节实行垄断的组织形式。 - 辛迪加:把一些在法律上和生产上还是独立的大垄断企业在流动环节上统一起来,进行垄断经营的组织形式 - 托拉斯:垄断了某种商品生产和经营全过程的独立的大型垄断企业 - 康采恩:由一两个特大型垄断企业为核心,联合了各方面各领域一大批企业所形成的超大型垄断集团 - 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最主要的垄断组织是跨国公司 - 二战以后,由于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竞争进一步加剧,生产和资本进一步集中, 使垄断统治进一步加强,这主要表现在: - 企业兼并速度加快,混合兼并占主导地位 - 企业规模扩大,垄断程度提高 - 垄断组织的生产经营多样化,混合联合企业大量涌现 - 垄断组织向国际化方向发展,跨国公司迅速增加 - 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形成及其统治 - 金融资本: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的融合 - 金融寡头:掌握了金融资本,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参与制,通过控制一定数量的股票从而层层控制许多企业的经济 - 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个人联合,金融寡头直接出马或把代理人送进政府和议会,通过掌握政 权利用政治力量为其垄断统治服务;或者把政府高官拉下水,让他们在其政治活动中为金融寡头的利益服务 - 金融寡头还可以通过建立政策咨询机构等方式对政府的政策施加影响,通过掌握舆论工具、新闻媒介对社会生活施加影响 - 垄断和竞争 - 垄断产生后竞争仍然存在 - 竞争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和核心机制——有商品经济就有竞争; - 在某些部门存在着垄断组织,但也还存在未形成垄断的部门及大量的非垄断企业——未形成垄断的企业 - 已形成垄断的部门,也绝大部分是几个垄断企业并存,它们之间依然是竞争关系——垄断企业也要竞争 - 垄断阶段和自由竞争阶段竞争的区别 - 竞争目的不同,垄断时期是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 竞争手段不同,垄断时期的手段层出不穷、花样翻新 - 竞争激烈程度和后果不同 - 竞争范围不同,垄断时期的竞争存在于国内、外,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多领域 - 垄断利润及其来源 - 垄断资本在经济上乃至政治上统治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垄断利润是垄 断统治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而高额利润,归根到底来自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创造的剩余价值,具体而言有 - 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 - 对外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获取的海外利润 - 通过垄断价格(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来控制市场,获得垄断利润。垄断利润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垄断组织制定的垄断价格 - 通过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 - 02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 私人垄断资本不能适应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的要求,必须利用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这种形式来驾驭日益发展的社会化大生产,从而使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继续维持和发展下去 - 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原因 - 仅靠私人垄断资本的力量,无法满足大规模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巨额资金; - 在一些大规模公共设施的建设上,私人垄断资本无能为力或不愿进行投资建设; - 大型、基础性、前导性的科学研究项目,也是私人垄断资本不愿涉足的领域; - 日益严重的生产过剩问题仅靠私人垄断资本难以解决; - 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国家出面进行某些宏观经济调控; - 在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方面,国家的再分配功能也越来越重要。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 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即国有经济、国有企业; - 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即国有资本与私人资本结合在一个企业中的形式; - 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即国家通过种种方式来促进、诱导私人企业向既定放心发展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调控 - 国家调控的总任务:促进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 对经济的调控方式: - 国家对经济的直接调节、控制和介入 - 国家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调节与控制主要是运用经济手段,间接引导私人资本按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 调节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特定情况下,还可能使用某种行政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直接的干预。 - 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政策: - 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 - 货币政策:利率调节、货币流通量调节 - 计划管理:国民经济计划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 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利益服务的手段,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维护垄断统 治和获取高额利润而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一种形式。 - 垄断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的扩展 - 资本输出: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重要手段 - 分类: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主要以商品输出为主。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有:借贷资本输出,贷款给他国,是一种间接投资; 生产资本输出,投资办企业,是一种直接投资 - 作用和后果: - 为过剩资本找到出路,获得大量高额利润和利息 - 是控制输入国的重要手段 - 是输出国扩大商品出口的重要手段 - 强化在世界经济、政治上的统治地位。 - 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 - 二战前,建立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属国,瓜分世界 - 二战后,打着“援助”的幌子剥削和控制发展中国家,还通过跨国公司来盘剥和掠夺,是一种新殖民主义 - 第二节经济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 03 经济全球化★★★ -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其原因 - 资本国际化的发展:由商业资本输出为主,到借贷资本输出为主,再到产业资本输出为主 - 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 新科学技术加强了国际经济联系 - 国际贸易的自由程度大大提高 - 国际资本流动的大幅增加 -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包括: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 结果:双刃剑 - 积极影响 - 发展中国家可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增强自身实力 - 缩短与发达国家差距,加强同世界各国的联系与交流 - 消极影响 -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在扩大 - 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可能同时发生 - 各国都面临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 - 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依赖越来越强,而有效的全球性协调机制没建立, 这使爆发全球性经济危机的风险不断增大 - 08年金融危机后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 经济发展“失调”:复苏缓慢,增长乏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失衡,福利风险增加和债务负担沉重。 - 政治体制“失灵”:选举方面,西式民主往往难于选贤;两党制或多党制条件下,会形成政党恶斗; 容易陷入“民主陷阱”,使政府决策短期化 - 社会融合机制“失效”:社会极端思潮抬头;社会流动性退化,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社会矛盾激化,“群体性事件”频发。 - 究其根本,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 04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主要表现 - 生产力方面 - 生产力发展,生产率提高;经济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发展 - 第三产业和脑力劳动者比例攀升 - 劳动工具也发生了革命性变革,由传统及其生产的动力机、传动机、工作机组成的“三机系统”, 发展为增加了电脑控制机的“四机系统” - 生产关系方面 - 在所有制关系上,出现了所谓资本社会化的趋势,建立和发展了一定比重的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的某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 在劳资关系上,建立了所谓劳资共决、职工参与决策、职工持股等制度,改善了劳资关系 - 在分配关系上,实行福利政策,通过再分配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 - 上层建筑方面: 政治制度和法制制度有效融合,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的职能增强, 资产阶级的民主形式扩大,意识形态中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更加明显。 -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 - 生产力方面: 生产能力自身发展规律,特别是科学技术自身发展规律作用的原因 - 生产关系方面: 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资本主义进行了内部改良, 包括:社会改良、对经济实行政府干预和宏观调控、加强对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的扶持 - 上层建筑方面: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从而为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服务 -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 经济基础仍然是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制; - 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经济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 - 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工人受剥削的地位没有改变 -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 05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发展社会劳动生产力,是资本主义的历史任务和存在理由。 资本正是以此不自觉地为一个更高级的生产形式创造物质条件 - 06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及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决定了它的历史过渡性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是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决定的 - 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一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 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社会化的全面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关系的日益社会化,为向社会主义转变准备了日益完备的社会经济基础。 - 07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 - 社会主义必然会取代资本主义:【选择】(1)生产力提高 ;(2)无产阶级。 - 过渡的过程是复杂的、曲折的和长期的历史过程。 ```
个人天使
2025年4月11日 16:16
转发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手机扫码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转发分享
复制链接
Markdown文件
PDF文档(打印)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